- · 北京青年研究版面费是多[10/07]
- · 《北京青年研究》投稿方[10/07]
新闻与传媒论文_《北京青年报》的中国摇滚乐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主流媒体对摇滚乐的报道研究 (二)摇滚乐媒介形象的研究 (三)摇滚乐亚文化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主流媒体对摇滚乐的报道研究
(二)摇滚乐媒介形象的研究
(三)摇滚乐亚文化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六、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1章 《北京青年报》中国摇滚报道的发展历程
1.1 摇滚乐报道的初探期(1986—1991)
1.2 摇滚乐报道的黄金发展期(1992—1996)
1.3 摇滚乐报道的波动期(1997—2010)
1.4 摇滚乐报道的平稳期(2011—2019)
第2章 摇滚乐的报道内容与媒介形象呈现
2.1 《北京青年报》摇滚乐的报道内容
2.1.1 报道主题分类与倾向
2.1.2 报道的体裁和文本分析
2.1.3 报道的版面设计与风格
2.1.4 报道图片的解析与探究
2.2 《北京青年报》媒介视角下摇滚乐形象的呈现
2.2.1 记录摇滚乐的专职记者:崔巍
2.2.2 摇滚地域报道:中国各地区摇滚风格初探
2.2.3 摇滚人物报道:中国摇滚歌手的兴衰更迭
第3章 《北京青年报》摇滚乐报道的影响分析
3.1 摇滚乐报道的双重启蒙作用
3.1.1 国内摇滚乐的探路者
3.1.2 青年摇滚乐认知的领路人
3.2 《北京青年报》摇滚乐报道的现实意义
3.2.1 丰富了摇滚乐报道的文化视角
3.2.2 增强了摇滚乐报道的现实意义
3.2.3 扩大了内地流行音乐市场的报道规模
第4章 《北京青年报》摇滚乐报道现象分析和反思
4.1 《北京青年报》摇滚乐报道现象分析
4.1.1 文艺副刊知行统一
4.1.2 办报环境因时制宜
4.1.3 乘势利导技术融合
4.1.4 立志潮头继续发展
4.2 《北京青年报》摇滚乐报道转变的反思
4.2.1 报道视角过于单一
4.2.2 辩证看待摇滚乐的精神内涵
4.2.3 媒体在变革中把握与新事物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其他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1949年,《北京青年报》创刊于北京,在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历史文化场景中,它跟随时代的前行不断改革发展。在版面的布局、文章的选题、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自然也目睹了中国摇滚乐的发展与变化。《北京青年报》始终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报道分析社会现象,摇滚乐作为青年群体文化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现状、精神情感和心理需求。《北京青年报》在面对社会反叛又活跃的一批群体时,始终立足社会前沿,向广大青年群体和读者报道最新的国内外摇滚乐新闻,对摇滚事件与人物的报道始终坚持真实客观,引导正确的青年价值观念和摇滚乐舆论导向。《北京青年报》的成长轨迹历经3起3落,与中国摇滚乐的曲折发展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北京青年报》1986-2019年近33年摇滚乐报道的文本、体裁、版面和新闻图片等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文本分析法来探究在这33年的历史场景中,《北京青年报》对摇滚乐的报道变化、媒介建构与舆论引导。通过研究,揭示了摇滚乐在商业资本、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媒体的运作下,摇滚乐由个性解放、简单直白、灵活多变、独立不羁等自由形象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另外一些特质,在跟随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宣扬并倡导和平友爱、绿色环保、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从横向的报道脉络中,阐释了主流媒体与青年群体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墨守成规、相互排斥的,而是二者在各自发展中其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由排斥-批判到互动-对话,在互动中了解,在亲密中疏离。此外,《北京青年报》对摇滚乐的报道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化着,即报道客体由崔健个人到整个行业,报道倾向由负面提及到正面引导,新闻题材由短讯、议论到人物特写和深度访谈,报道范围从小范围的国内新闻到大范围的国际圈层。文章最后从音乐法制、音乐人素质、商业利益、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媒介竞争、宣传教育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摇滚乐的报道现象进行了分析,反思了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式。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研究》 网址: http://www.bjqnyj.cn/qikandaodu/2022/040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