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股权激励是个好办法,只是中小企业的股权有吸

来源:北京青年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26 21: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应当说,姚院长的两条建议都非常好,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待遇。如果一家企业具备这样两个方面的条件,是不需要担心年轻人不来的,也不需要担心年轻人会留不下来的。 关键就在于

应当说,姚院长的两条建议都非常好,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待遇。如果一家企业具备这样两个方面的条件,是不需要担心年轻人不来的,也不需要担心年轻人会留不下来的。关键就在于,这两个方面的条件,是中小企业最难做到的,也是很难具备的。这两方面的建议,又是密切相关、难以分割的。

要想让中小企业的股权能够成为激励手段,把年轻人留在企业,就必须先让中小企业的股权具有吸引力。吸引力当然来自于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在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自身努力,自身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信誉保障等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撑,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负担降低、市场环境改善等。如果企业的运行效益好了、员工的收入提高了、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企业股权的价值也就会越来越高,对员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推行股权激励,就一定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年轻人,不只是要推行股权激励,更要让股权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的股权,是不可能形成激励效应的,员工也是不会接受这样的激励方式的,要想留住年轻人,也是很难的。

也就是说,股权激励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一旦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无论是经营者还是员工,就都会像在身上装了一台发动机、腿上装了一部加油机一样,快速地向前跑。就看中小企业的股权有没有吸引力,员工愿不愿意见接受了。多数企业的股权,员工是拿不到的。愿意把股权拿出来的企业,大多又是价值不高的。所以,这也是一对矛盾。

事实也是,如果一家企业,能够给年轻人带来职业的希望、成长的空间,就意味着这家企业发展是比较好的,年轻人在这家企业是能够愉快工作、幸福成长的。既然有这样的良好环境,就不愁留不住年轻人。即便薪酬低一些,如果前景良好、预期很强,也会选择留下。更重要的是,凡是这样的企业,大多也会对重要人员实施股权激励,这是相辅相成的。

中小企业怎么吸引住年轻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姚洋认为:一是要给年轻人提供一个职业的希望、成长的空间;二是要真正把这些年轻人留住,恐怕还是要在股权方面做一些激励。

反过来,如果一家企业,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年轻人大多来了就走,很难留下来安心工作,只能说,这家企业的环境是不留人的,是无法让年轻人在企业看到希望的。自然,这家企业的经营也就不会好到哪里,甚至是勉强生存。那么,这样的企业,就算推出股权激励机制,也不会有吸引力,甚至会被认为是想套钱。而现实生活中,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套钱的,也曾经发生过。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研究》 网址: http://www.bjqnyj.cn/zonghexinwen/2022/1026/700.html



上一篇:北京榜样9月月榜人物发布
下一篇:青年研究教育论文(国内第一本青年发展研究报

北京青年研究投稿 | 北京青年研究编辑部| 北京青年研究版面费 | 北京青年研究论文发表 | 北京青年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北京青年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